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

「引」Linux 驅動程式的 I/O, #1: 基本概念

jollen 發表於 December 12, 2006 12:02 PM

由本篇日記開始,我們將進行「Linux Device Driver 入門:I/O 處理」的議題討論。這裡所提的 I/O 處理定義是:user process 與 physical device 的 I/O 存取。

在讀「Linux Device Driver 入門:I/O 處理」專欄前,您必須熟悉 Linux 驅動程式的架構,因此「Linux Device Driver 入門:架構層」的專欄是 Jollen's Linux Device Driver 系列專欄的先備知識;此外,接下來的專欄使用的語法也必須對架構層有基本認識後才能看得懂。

Linux 驅動程式 I/O 機制

Linux device driver 處理 I/O 的「基本款」是:

  • fops->ioctl

  • fops->read

  • fops->write

另外「典藏款」則是 mmap,未來在「Linux Device Driver 進階」專欄裡再來討論這個主題。

fops->ioctl

ioctl 代表 input/output control 的意思,故名思義,ioctl system call 是用來控制 I/O 讀寫用的,並且是支援 user application 存取裝置的重要 system call。因此,在Linux驅動程式設計上,我們會實作ioctl system call以提供user application讀寫(input/output)裝置的功能。

依此觀念,回到架構篇所舉的 debug card 範例。當 user application 需要將數字顯示到 debug card 時,範例 debug card 0.1.0 便需要實作 ioctl system call,然後在 fops->ioctl 裡呼叫 outb() 將 user application 所指定的數字輸出至 I/O port 80H。

User application 使用 GNU LIBC 的 ioctl() 函數呼叫device driver所提供的命令來「控制」裝置,因此驅動程式必須實作 fops->ioctl 以提供「命令」給使用者。

fops->read & fops->write

read/write 是 Linux 驅動程式最重要的 2 個 driver function,也是驅動程式最核心的觀念所在。對驅動程式而言,read/write 的目的是在實作並支援 user application 的 read() 與 write() 函數;user application 是否能正常由硬體讀寫資料,完全掌握在驅動程式的 read/write ethod。

User application 呼叫 read()/write() 函數後,就會執行 fops->readfops->write。read/write method 負責讀取使用者資料與進行裝置的I/O 存取。依照觸發資料傳輸的方式來區分,我們可以將 I/O 裝置分成以下 2 種(from hardware view):

  • Polling:I/O裝置不具備中斷
  • Interrupt:I/O裝置以中斷觸發方式進行I/O。

根據I/O處理原理的不同(from software view),可以將 read/write method 的實作策略分成多種排列組合來討論。為了簡化討論內容,未來的日記將鎖定「Interrupt 式的 I/O」來做探討。

--jollen

引用通告

如果您想引用這篇文章到您的Blog,
請複製下面的鏈接,並放置到您發表文章的相應界面中。

http://blog.jollen.org/mt-tb.cgi/277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